香港幼儿园升学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185 8905 2127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国贸商住大厦21楼A
家长亲述:为何要把孩子转去香港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教育体系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给每个孩子留出了自我空间,又让他感受到了被关注的存在感。
不要让孩子就这样被“填鸭”了
“传统学校的老师不懂得爱,除了发号施令就是指责”,孩子在教师威权的压抑下,得不到尊重,也因此丧失自信和快乐。
内地港宝妈妈Mary对传统教育的排斥一部分来自个体感受,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毕业于北大,对应试教育体制早已大失所望。直到2014年,她就读于深圳公立学校的女儿Cicy依然有着和妈妈Mary相似的感受。
12岁的Cicy今年刚从这所公立学校转到了香港一所国际学校,正式跟“填鸭”教育“say goodbye”。比较在这两种不同体制学校上课的感受时,Cicy讲了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情。
“在内地公立学校的时候,有一次我负责做板报,因为我学过画画,觉得打印的字没有艺术字好看,于是就准备了一个手写的艺术字版本,但老师坚决不同意我的想法,说一定要按原来的做法打印。”
最后,Cicy没有做什么争辩就顺从了老师的决定。“我想还是不要跟老师争吵,不然他会生气,会说‘你别浪费我们的时间’。”这个12岁的小女孩的平静中包含着一种小孩子的无奈:“我也没有办法,老师总是对的嘛。”
用美术字还是用打印版,看起来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却包含着若干个具有突破性的选择:是不是要打破办板报的常规?怎么样实现自己的新想法?敢不敢说服老师接受自己的想法?成长就是由无数个这样微小的选择累积而成的。
这些看起来与学习不相关的事例,长期累积会对一个孩子的心理形成什么影响,难以详述。在国际学校自由开放教育体制下,自主选择并获得认可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建立起自尊和自信。但以老师威权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在大部分时候剥夺了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
选对环境,孩子可以这样优秀
2014年,Mary决定放弃这所众人羡慕的公立名校,将女儿转入香港秉持自由开放教育制度的国际学校。
Cicy开始感觉到了上学的快乐。她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个俯首听命的小孩,而是有独立意识的学校的主人。这里鼓励她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老师争论问题, 甚至是辨识优等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觉得自己更自信了,可以大胆跟人讲自己的观点,因为在学校每天都会跟老师讨论发表意见,交往和表达的练习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Cicy颇为享受这样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她成为自己意识的主人。
在国际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与传统公立教育截然不同。与公立学校每天从早到晚安排八到九节课不同,Cicy介绍,在香港国际学校,他最少时一天只有一节课,多时不过四五节,大量的时间是学生自己在图书管理阅读、查找资料、团队讨论。
“这是完全不同于填鸭式教育的体验”。Cicy说,国际学校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最锻炼的,还是我的独立工作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在接触国际教育后,Cicy深刻感觉到学习目标跟往常有极大的不同。国际教育从本质上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因材施教,这能让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选课安排。
而过去的国内教育,全省同年级的学生,上的是一样的课、考的是一样的试,为同一场人生竞赛竞争,可预想人生都将是同质化的。
近两三年以来,香港国际学校咨询人数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国际人才》副主编王鹤霖看来,中国家长对国际学校的热情,有对应试教育的不满,更因看到了现代社会对国际人才的巨大需求。
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他们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沟通、理解多元 文化、终身学习、持续创新等。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依然以应试为导向,学生普遍缺乏动手和社会实践的能力;无论从小学还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都不足。“中国学生其实应尽早接受国际教育。”王辉耀说。
这也是近年来,香港国际学校学位申请紧张的原因。
温馨小贴士:香港大约有五十所国际学校,各自开办不同国家及国际文凭组织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课程。不少家长希望子女有更高的英语水平,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及对将来前往外国升学较易适应等原因,都选择送子女入读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一般衔接外国教育制度,因此家长替子女报请国际学校前,应考虑清楚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子女将来长远的升学计划。国际学校的学费每年由四、五万至十多万不等,因而可提供更多资源及更好的师资,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